联系电话:13657268810   杜工

文章
  • 文章
搜索

客观公正,诚实守信

首页 >> 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 >>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详细内容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时间:2021-05-09     【原创】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是指从事实验动物工作,包括实验动物管理、实验动物饲养、动物实验操作人员等。他们在工作中或多或少会接触到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职业危害因素。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提高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待遇标准,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措施,保障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势在必行。


实验动物人员的职业健康.jpg


  ——针刺伤、锐器伤和动物咬伤的防护措施


  由于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可能会面对各种不同的动物模型,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概率远比普通人群高,在实验过程中与注射器材及各种锐利器械接触机会也多,故一旦发生刺伤、锐器伤和动物咬伤,可能会造成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


  针刺伤、锐器伤后,应立即由近心端向远端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再用碘酒或碘伏消毒伤口行敷料包扎,并及时去相应医院就医,必要时抽血体检,同时,需按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备案,作好跟踪复查和治疗。


  ——放射线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紫外线照射在实验动物剖腹产手术室、检疫隔离室、超净工作台、屏障环境的缓冲间和传递窗等场所已被广泛使用,当工作人员较长时间射线照射,又缺乏相应防护时,可出现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头晕、四肢无力、甚至灼伤等严重问题。长期受到射线辐射甚至可引起DNA或染色体损伤甚至诱导肿瘤的发生。


  香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房和缓冲间不设紫外灯,其目的是避免实验动物工作者受到伤害。动物房采用5%新洁尔灭液擦四周墙面,缓冲间使用0.5%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消毒。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工作时间,需断开辐射电源并适当通风,人离开后再进行照射消毒。


  ——噪音污染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内噪声主要来自使用的各种监护仪、麻醉机、高频电刀、电锯、吸引器等,以及实验动物设施内高压灭菌器、气溶胶消毒喷雾器、推车和压缩机等。长时间在紧张和高噪音的环境中工作,可引起内分泌、心血管和听力系统的生理变化,如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和听力下降等。


  对新建工作间应从声学设计角度考虑采用隔音设备;对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普查、检修,如对器械台、麻醉机和推车等的活动部件及时添加润滑剂,尽量减少其使用次数,减少接触噪声职业危害的频次与时长。实验工作人员根据噪声强度,也可选择个人防护用品,如耳塞或耳罩等。


  ——生物性危害及防护措施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各种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其他分泌物,而这些是最常见、又是最具有潜在性的危险因素。我国每年报告法定传染病450余万例,其中多数可经呼吸道和血液等途径传播。布氏杆菌病、结核杆菌病、流行性出血热和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接触各种动物的血液、体液、粘膜、破溃的皮肤、处理被污染的物品时一定要戴手套,操作完毕彻底洗手。严格无菌技术,注意隔离制度,安全处理医疗废弃物。


  ——实验药物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某些药物,例如抗肿瘤药物,多毒性较大,大部分抗癌药物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对人体的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均有抑制作用,实验动物会出现毒副反应,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在接触抗癌药物时如不注意防护也会带来危害。特别是当粉剂安瓶打开时及瓶装药液抽取完毕拔出针头时,均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溢出,形成含有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人人体,危害实验人员并污染环境。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戴口罩、帽子、手套,如被药液污染应立即冲洗,把影响程度降至最低:废液瓶和注射器放入固定容器,及时焚烧。


  总之,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需要加强职业健康意识,不断学习和了解从业中接触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应急处理方法,保障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此外,用人单位应加强职业健康宣传与培训,规范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体检与健康管理工作,定期发放个人防护用品,改进防护措施,提升防护效果。一旦发现疾病,及时隔离观察治疗,必要时可预先注射相关疫苗预防。

       武汉兴业安全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武汉市职业病危害检测机构武汉市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武汉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公司武汉市职业病危害检测公司武汉市职业病危害评价公司武汉市职业病预评价公司武汉市职业病预评价机构

关注微信公众号
浏览手机网站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18182号 

技术支持: 武汉双军 | 管理登录
seo seo